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3日电 题:单产升 总量增 内蒙古玉米生产获丰收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恩浩
近期,作为全国玉米主要产区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集中开展玉米收获工作,整体呈现单产提升、总量增加的丰收景象。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种植户收获玉米。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在地处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源盛合农业专业合作社玉米种植基地,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作业,金灿灿的玉米从卸粮口装入车厢。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海说:“今年,我们一共种了2000多亩玉米,平均亩产2200斤以上,亩均收益预计可达2000多元。跟过去相比,每亩地可多收玉米150斤左右。”
拥有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200多万亩,是我国优质玉米主产地。近年来,全市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无膜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将种植密度从每亩4500株提升至6500株以上。
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华说:“今年全市种植517.89万亩籽粒玉米,其中350万亩采用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种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最大限度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多项玉米单产指标创自治区最高纪录。”
在地处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市科尔沁区博丰农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玉米种植基地里,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割玉米,加紧开展抢收工作。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荣说,今年他们采用密植技术种植6000亩玉米,配套北斗导航播种、滴水齐苗、水肥一体化技术措施,每亩保苗达到6000株,平均亩产达到2000斤,比去年增产100斤。
近年来,地处我国“黄金玉米带”的通辽市逐步构建玉米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技术体系,破解玉米增产提质技术难题。今年,全市种植近2000万亩玉米,采取合理增加种植密度、高质量播种、精准防控、精准收获等技术措施提升单产水平,促进种植户增产增收。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种植户收获玉米。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年种植玉米面积最高达6400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为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内蒙古深入实施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建设任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闫东说:“今年,内蒙古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等多项粮油作物主推技术,在87个旗县区建成各类作物示范区1088万亩,预计带动增产8亿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