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的千亩茴香绽放成一片流动的金黄,马正新的那顶蓝色帐篷,便会如期出现在田埂边。与一般养蜂人不同,这位来自庙尔沟村的“追花人”,带着他的80多箱蜜蜂,年复一年奔赴这场与茴香花的“邂逅”。
英格堡乡庙尔沟村养蜂人马正新展示蜂巢。姜巍 摄
“别小看这一顶帐篷、几十个蜂箱,里面藏着一整个‘蜜蜂工厂’。”清晨七点,马正新掀开蜂箱,数万只工蜂振翅出巢,腿上渐渐沾满淡黄色的茴香花粉。“月亮地村的沙质土壤长出的茴香,花粉饱满,花期还比别处多十天。”六年的养蜂经验让他熟稔花的语言,2024年起,他将临时蜂场安在这里,成了茴香花海中的特殊邻居。
在马正新的帐篷旁,新来的养蜂学徒杨雲认真记录蜂群采蜜情况。“马师傅的黑蜂蜜特别不一样。”他指着刚摇出的蜂蜜说,“你看这颜色像墨玉,倒出来能拉出尺把长的蜜丝,在碗里堆成琥珀色的尖儿都不塌。”
这种独特的深黑色蜂蜜,正成为月亮地村的新名片。茴香花粉含水量低,酿出的蜜浓稠如脂,入口先是茴香特有的清冽,随后化作绵长的甘甜。今年马正新在帐篷边支起小摊,游客们循香而来。最开始一天卖不出一瓶,现在一天能卖百来斤。正在选购的游客李湘说:“我就喜欢这种口味的,每年特意过来买上十几瓶。”
“以前村民好奇我为什么把家安在地里,现在都帮着我宣传。”马正新笑着说。他的帐篷生活简单却充实,清晨检查蜂箱,午后收集蜜脾,夜晚枕着蜂鸣入眠。最让他高兴的是,村里几个年轻人开始跟着他学养蜂。
英格堡乡月亮地村村党支部书记闫向福介绍:“现在村里正在规划‘花蜂联动’的生态农业模式,计划扩大茴香种植面积,建设标准化蜂场,让茴香黑蜜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夕阳西下,马正新望着金色的茴香花海轻声说:“花是土地的馈赠,蜂是勤劳的信使,而我,只是个幸福的传递者。”他的帐篷静静立在天地之间,连接着花与蜂、传统与创新,也连起了乡村振兴的甜蜜之路。(王子扬、番斯亚、胡晓倩、李发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