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论坛综述
7月28日,第四届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论坛由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清华大学和中国银行共同主办。部分国家农业部门官员、驻华使节、农业跨国企业和行业协会、地方农业农村部门、高校院所及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代表等270余人齐聚一堂,分析国际农产品生产贸易新格局、研判全球农业贸易发展趋势,为更好引导市场预期,促进农业贸易的稳定发展建言献策。论坛还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及下半年展望报告》。
深度剖析
贸易格局风险交织
近年来,世界经济和国际格局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发展与国际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农产品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农业资源配置,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加强各国间经济往来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受到地缘冲突、极端天气、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和贸易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分析多重风险对当前国际农产品市场贸易产生的影响,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总结:地缘政治冲突不仅扰乱物流通道,更直接威胁着关键产区的稳定生产;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基础构成系统性风险;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带来市场扭曲,干扰了资源的全球高效配置。这些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导致全球农产品供需结构在多个领域出现显著失衡,进而引发剧烈的、难以预测的价格波动,不仅冲击着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稳定运行,更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潜在威胁。
多数与会专家认为,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农产品贸易最大变量之一。“当前全球农产品贸易必须置于地缘政治视角下考量。”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表示,当冲突升级为战争形态时,农产品供应链将遭受全链条冲击,甚至引发部分国家通过禁运粮食等极端手段维护自身安全。这种将农产品武器化的趋势,已成为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国际社会亟需建立规则框架,避免农产品贸易沦为地缘博弈的工具。
全球农产品贸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其复杂性和严峻性远超以往,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显现,促使国际社会开始深入思考,推动供应链建设由原来的“效率优先”逐步转向“韧性优先”。
展望未来
内外形势全面研判
为了更好地应对分析与挑战,引导市场预期,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进行了研判和展望。
论坛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及下半年展望报告》,为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提供了中国视角与中国观点。《报告》认为,2025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冲突加剧、贸易政策反复多变等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承压前行,主要呈现五个方面特点: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需求疲软。二是地缘冲突加剧和贸易政策反复,扰乱国际农产品市场贸易秩序。三是全球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供需总体宽松,除食糖外,全球主要农产品产量预计均将增长,其中大米、玉米、高粱和油籽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四是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温和上涨,主要农产品价格涨跌不一。五是中国农产品贸易总体平稳,进口下降,出口增长。
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姆·托雷罗对小麦、大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市场进行了分析,并对中短期全球供需前景进行了展望。他对食品类商品的短期前景展望与《报告》观点相似,认为除食糖外,所有食品类商品的生产前景相对乐观,预计短期内产量都将增加。而从中期来看,根据7月最新发布的《粮农组织农业展望报告》,未来十年,随着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收入水平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将向更加多样化和营养化转变,中,亚洲和拉丁美洲将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近东和北非地区预计也将出现显著增长。
除了对主要农产品市场,增产前景等形势进行研判,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廖淑萍还从贸易投资的视角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虽然受关税等不确定性影响,当前全球商品贸易预计出现负增长,但农产品贸易逆势增长,正成为全球贸易稳定器;全球农业跨境投资方兴未艾,在全球跨境并购总额的占比有所增加,在整体低迷环境下表现突出;农业科技领域的投资展现出韧性,2024年全球农业科技投资额达到160亿美元,多国实现增长。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亦呈增长态势,主要流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危中有机
创新合作破局之道
如何看待风险决定了如何应对风险。
“如果我们把充满不确定性与无序性的世界贸易格局看成常态,可能是另一种好的应对状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认为,当前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正经历地缘摩擦、极端天气等因素的扰动,但历史规律显示,危机往往能催生出推动技术突破、模式创新的契机,全球农业生产和贸易的新机遇可能已在危机和混乱中悄然萌芽。
如何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农业贸易的影响降至最低?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农业贸易预警救济专委会专家于爱芝认为,拓宽区域合作是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推动区域合作,中国农业已经作出了积极尝试,例如持续推进的中非论坛机制,我们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农产品零关税政策,实际上都是在推动贸易的便利化与自由化。”于爱芝说。
面对日益复杂的贸易格局,中国企业也在逆境中不断创新求变。江苏黎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宇昂分享了对中国大蒜“走出去”的思考。他认为,目前中国大蒜加工主要以保鲜大蒜、蒜片、脱水大蒜制品等初级产品为主,出口附加值较低。对此,江苏黎明不断增强大蒜精深加工的技术和创新能力,率先研发出有机黑蒜产品,开发黑蒜口服液、黑蒜阿胶糕等多种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3至5倍,开辟高质量大蒜产品走向世界的新路径。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郭娜英表示,虽然面临多重风险挑战,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依然表现出较强韧性,国际农产品供应总体乐观,价格涨跌相对温和,增速放缓但仍维持增长势头,进出口市场趋于多元化。破解当前有增无减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共同维护公平正义、开放合作的市场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培育国际农业贸易发展新动能;加强国际分工协作,共同维护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作者:张震宇 来源:农民日报